- · 《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01/26]
- · 《黑龙江社会科学》投稿[01/26]
- · 黑龙江社会科学版面费是[01/26]
俄语主观意义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研究目的 第一,语言学: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语句、语词的本质及其使用规则,推动语义学和语用学发展。第二,语言哲学:有利于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解决该学科的核
1.研究目的
第一,语言学: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语句、语词的本质及其使用规则,推动语义学和语用学发展。第二,语言哲学:有利于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解决该学科的核心课题。
三 成果的价值
第一,外语教学:主观意义是外语教学和理解中的难点,课题对于外语教学和外语理解具有重要价值。第二,计算语言学:有助于定量处理具有主观意义的语言现象,如意向、评价等。第三,翻译实践:主观意义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是翻译实践中的难点,课题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1.学术价值
第三种俄语主观意义———言语行为目的意向:言语行为理论已经广为人知,因此本书从施为语句、言语行为三分说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出发,予以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间接意向和疑问句的目的意向。所谓间接意向,就是指说话人言说某一语句的字面意义与其真正用意不同,后者(主要言语意向)通过前者(次要言语意向)间接表示出来,所以可以把主要言语意向叫作间接言语意向。研究发现,说话人实施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表示自己意向的原因如下:第一,俄语有一些与意向对应的言说动词,但不能用来实施行为;第二,俄语根本没有与感叹和修辞性提问相对应的施为动词,因而说话人不得不用间接方式实施相应行为;第三,出于礼貌,说话人不便或者不愿直接实施意向行为,而是以间接方式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意向;第四,说话人避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向,因为某些意向可能会为难受话人;第五,说话人不直接表示自己的意向(如意见),是因为他不愿意对自己言说的话负责或者企图逃避指责;第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提高话语表现力。我们之所以把疑问句作为揭示说话人目的意向的分析对象,是因为:第一,疑问句既可以表示直接意向又可以表示间接意向;第二,运用关联理论来解决疑问句意向的成果并不多见;第三,关联理论运用解码和演绎推理(假设—验证)来洞悉语句说话人含义的方法适合用来确定疑问句中说话人的目的意向。现在,谈谈疑问句间接意向的推断。这类句子间接意向的推断一般从发现直接疑问意向无法与语句内容完全匹配开始:间接意向是受话人以演绎推理为主要方法,以关联性为准则,从自己的认知语境中逐一提取相关假设(可能意向)与相应疑问句匹配。在这一过程中,他剔除不相关的假设,保留相关的假设,直到为疑问句选配到最关联的意向为止。上述推理过程因人而异,长短不一,主要取决于受话人认知语境的丰富程度和语用能力的强弱。储存在认知语境中的假设(说话人言说的可能意向)是以典型意向(行为)———断言、祈使、承诺等的典型特征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是关联理论指导下推断疑问句间接意向的基础。把话语理解不仅视为解码,而且当成推导过程的关联理论也适合理解实施其他言语行为的话语。
2.应用价值
2.研究意义
第一种俄语主观意义———情态:情态是俄语等语言的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传统语法范畴,但是该范畴却存在许多争议和问题。本书从知识与表象系统、语法学、语用学3个维度出发,展开研究。结论是:第一,情态范畴只表示一种关系———说话人与说话人本人确定的特定语句内容同实在之间的关系,说话人与“关系之间的关系”。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时,情态被视为一个综合的多维范畴。此处,情态一方面与语言的其他功能、语义范畴构成的整个系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又与语用层级上的各个范畴密切联系。从情态范畴的这些角度出发,人们探讨4个交际因素———说话人、交谈者(受话人)、语句内容和实在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二,俄语语言学传统将情态区分为客观情态和主观情态,认为前者存在于所有句子中,后者不是所有句子都具有的,而且前者比后者重要。这些观点应该受到质疑,理据如下:(1)产生于说话人的主观意义(信源化意义)存在于每个句子中,产生于任何思维主体(非信源化)的意义远远不是每一个句子的内涵的组成部分;(2)产生于说话人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意义区分为述谓性、目的意向和可靠性,述谓性与情态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前者在后者内部得到解释;(3)说话人是体现自己意志的言说主体,一般叫作可靠性标志的情态词并不改变句子的可靠性,仅仅是说话人因为某些原因而坚持评价信息的符号或者标志;(4)主观意义必然存在于句子中,它可能没有物质表达手段,但是存在于任何句子中,大致分为两种情况———①主观意义表达了,但其表达手段没有物质标记;②主观意义的确没有表达,但可以从语篇中的相邻句子推导出来。第三,情态从语法学向语用学转向的结果,促使人们将情态置于言语单位———语句予以研究,主要关注:(1)谁是作者(说话人);(2)言说目的;(3)言说原因;(4)作者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5)作者与所传递信息之间的关系;(6)作者与言语活动本身之间的关系。可见,传统语法的情态范畴完全成为一种主观意义了,而且存在于包括语篇在内的除音位以外的所有语言层级上。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hljshkx.cn/zonghexinwen/2022/0512/1119.html